YY小说 > 奇魔玄幻 > 大明风云史 > 第85章大明武将的孤独(3)

第85章大明武将的孤独(3)

卞杨平则认为现今的军事必须改革:“土木堡之变中皇帝为敌所俘,古之少有,已经暴‘露’了致命弱点,然而仍然没有改变,武备继续松弛,军队战力仍在衰退。直到倭寇肆孽,改革也只是选择有能力的高级将领。此时,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兵源来自招募的志愿兵,现实迫使朝廷和地方不得不批准这项计划。”

“在戚继光的兵书中,我注意到,戚家军从来也没有总管后勤的人员,也没有军需机构和兵器司。因为在戚继光的书中,就明确提到各地所造的鸟统常有炸裂,有的火炮是铅弹与口径的尺寸不合,有的则导火线无法燃点。戚继光所拟订的战术仅仅把火器的应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火器为接敌之前用,不能倚为主要战具,这是他亲口说的原话。从中可以看出戚继光的现实主义,只是脚踏实地,做他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不去招惹文官。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还表现于不大事声张,像俞大猷那样上疏自找苦吃。戚家军的军饷平常的很,但另设重赏以鼓励士气,一个头颅值白银30两,值6颗建奴头颅。”卞为鸾分析道。

谢富坤对戚继光的战绩表示了赞叹:“戚家军的胜利记录无人能出其右,戚继光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在作战时把平日所学的武艺用上一成,可以在格斗中取胜;用上二成,可以以一敌五;要是用上五成,就可以天下无敌,这种判断倒是与将军讲的有些一致。在临阵前,戚继光就要求侦察每隔一个时辰报告一次敌情,比起四路军一头撞过去强多了。戚家军多次取得的胜利使他们威名远播,这种威名又促使士兵更加斗志昂扬,他们可以在几小时之内攻克其他官军几个月之内无法解决的倭寇据点,歼灭敌人。”

卞杨平则强调了成功的关键是后台有大人物:“戚继光的功成名就,得到有力者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前期是谭纶,后期是张居正。我朝的军官长期处于文官的压制之下,即使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也无法施展其统筹全局的能力。他们的部属在各自的防区内同时接受地方文官的指挥,而且不让军人经手供应给养。于是这些武将们唯一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带领士兵亲身参与战斗。戚继光被授予总理蓟州军务,以武将身份而总揽指挥调度之权,当然文官的非议很大。

一个办事效率极高的将领常常会以自己的意见行事,用现在文官和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跋扈专擅,而戚继光手握重兵在京畿据守,这在唐代及以前常常会造成一个朝代的终结。所以戚继光军事改革的一切努力,必然遇到重重的阻碍,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文官,而这是传统观念在起作用。但是很幸运,谭纶和戚继光的意图受到一位中枢重臣的赏识。此人就是张居正。张居正在入阁之初就有重整军备的雄心,戚继光发觉他自己只需要专心于军事改革而不必参与政治。因为总督和大学士已经安排好了,如果事情连他们二位大人都无法解决,自己当然也不必‘浪’费口水和纸墨。

张居正他所采用的方式是用‘私’信授意亲信戚继光如此的那样地向皇帝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送到内阁票拟,前一个皇帝是昏庸,接下来的皇帝则是小孩子,造就了名正言顺地代替皇帝作出同意的批复。如果不这么做,张居正也无法实施,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权力,这样做,则造就了张居正的权威,给人予攻击的把柄。”

卞名宗对戚继光表示了特殊的羡慕嫉妒恨:“在那时的高级将领之中,只有文官把戚继光视为同类,在一起饮酒赋诗,往来应酬,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和戚继光的‘交’情就非同一般,另一位写墓碑的汪道坤就是有名的兰‘花’。至于俞大猷,似乎没有文官,只有做不了官的烂‘花’小草陪伴。如果说戚继光还有遗憾,就是没有封爵。最后的遗憾是未能得到皇帝的原谅,他和辽东总兵李成梁同时作为张居正的两大军中党羽而被弹劾,皇帝原谅了李成梁而把戚继光革职。”

汴孔嘉表示反对,戚继光的改革最终还是终归失败,这是没有什么好疑问的事:“蓟镇的军改,戚继光建议把蓟镇10万名士兵‘交’给他训练3年,由于社会现实,未能实现,但只是把他在浙江所训练的3000人调至蓟镇。张居正对戚继光极度信任,企图赋予他统筹蓟镇的权力,所以才立总理蓟镇军务的官衔,无此先例,各种议论就纷至而来,无奈只好作罢算数。张居正采用的变通手段是即把蓟镇辖境内的其他高级将领调往别镇,以免遇事掣肘。

这时总督谭纶又建议该区的文官不得干预军事训练,并且主张戚继光在3年的练兵期内可以不受监察批评,显然又为文官们制造了违法的口实,引起更猛烈和强大的反对。皇帝的朱笔批示接受了,要求监察官明白练兵的重要,责成他们和衷共济,并把他们对蓟州防区的巡视限为每年一次。事实上,凡是故意和戚继光为难的文官,后来都被张居正不动声‘色’地调走。

但是,蓟镇军接受了优厚的财力物力,这种和其他军镇的不平等待遇,惹来了八边军镇的巨大反感。接着本镇又有北兵和南兵的磨擦、军职的继承者、因循守旧和锐意革新的冲突。张居正再三叮咛谭戚两人务必谦恭退让,不要居功自傲,警告说,北兵积愤于南兵久矣,他们多方罗致,务在挫辱之,所以务从谦抑,毋自启侮。谭戚二人表现出无以复加的谦抑,但是我认为各镇之间的利害关系也决不能因此冰消瓦解,北兵和南兵的磨擦,也始终没有解决。

谭纶病死后,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关系更为密切,张居正返回老家葬父,还特地‘私’下通知戚继光。感恩戴德的戚继光派出了鸟铣手作为护卫,表示了首辅和戚帅关系之密切,一向政治目光敏锐,头脑清醒的戚继光这下可干了件大蠢事。日后,蓟镇总兵官的骑兵携带‘私’信不断来往于首辅大人的‘私’邸,这更使他们的反对者在日后清算张居正的时候,有了借口,甚至指斥他们二人图谋不轨造反了。

戚继光在蓟镇最大的困难就是北兵与南兵的对立,他又要求再调两万名浙兵,此事未被批准,可见改革的难度。张居正去世以后,戚继光一生的努力大部如同流水般而去不复返,惟有兵书和边墙堡垒才是他留下的永久‘性’的贡献,此外浙江还有一支戚家军,在戚继光死后30年内,其兵力从23000人减到了3000人的一个营规模。”

大明风云史》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幻小说,YY小说转载收集大明风云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