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小说 > 奇魔玄幻 > 大明风云史 > 第81章:移宫案与红丸案(1)

第81章:移宫案与红丸案(1)

身为真命天子的万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不过是一名囚徒,可以把他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自己所喜欢的官员,对某些政务或许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的决断,但是他没有制订法律的力量。

文官之间发生冲突,由他裁夺,但是他不能改造制度以避免冲突,军事问题必须奏报皇帝,但是皇帝不能统率军队作战,在平日皇帝很难跨出紫禁城半步。

这些都是文官集团制定好了的潜规则,连这些自由都没有,连跟自己心爱‘女’人的感情也被描绘为祸国殃民或yin‘乱’不堪,看来当皇帝也没有什么趣味。

泰昌皇帝即位时已是三十九岁,这对明朝的富贵人来说,绝对算不上老。大臣们总指望他能当上几年的皇帝,顺顺当当地过上一段日子。

没想到泰昌皇帝才过上几天大富大贵的日子,就竟然得了重病,眼看着就要驾崩了,或许是压抑得太久,骤遇放松,反而乐极生悲。

泰昌皇帝自万历十年出生以来,就没过上顺心的日子。泰昌皇帝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幼儿时代,他虽不十分懂事,但也能多少感觉到父皇的冷淡甚至歧视,而同住宫中的郑贵妃及其儿子朱常洵却从父皇那里获得了宠爱,耳闻目睹,对他也多少有些刺‘激’。

懂事以后,泰昌皇帝逐步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也知道宫外有许多同情他的大臣们正在冒死维护他的权利,与父皇抗争。他当然不能也不敢说三道四,惟有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免招来麻烦,给不喜欢自己的人留下什么把柄。三十余年来,除了这次辽东之行,他没出宫城一步,犹如紫禁城中的一位囚徒。长期的压抑,使他的身心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他在宫中,就是一个木偶似的人物。没有万历皇帝的旨意,他绝对不敢去做任何事,甚至常常要说些违心话。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发生梃击案时,当时尚是太子的泰昌皇帝,虽明白外廷一些大臣对他的苦心,但在朝臣面前,他也只能顺着万历皇帝的意思说话,甚至还严责他们是想让他做不孝之子。其苦衷又有谁知?

直到万历皇帝病重临终前,太子尚慑于父威,不敢进去‘侍’候,只得在乾清宫‘门’外急得只打转。后来还是在杨涟、左光斗等人的鼓励下,才敢进宫尝‘药’视膳,‘侍’候过一次。位尊太子,年近四十,到这种时候尚且如此,可见他在宫中的日子是何等的难熬。

当万历皇帝一死,局面顿时改观,泰昌皇帝从一个囚徒式的太子,一下子成了君临天下的皇帝。这种地位的骤变,对于一个压抑了近四十年的人来说,在心理上恐怕是难以承受的。犹如一根长期受挤承压的曲木,突然间负重全释而很容易折断一样,泰昌皇帝当时的情形,也是如此。

在声‘色’方面,泰昌皇帝也似乎过于放纵了一点。在做太子时,慑于父威和当时的环境,泰昌皇帝是丝毫不敢越轨的。而即位之后,约束全无,泰昌皇帝似乎要把以前的损失补回来。郑贵妃为了尽释前嫌,一次就给泰昌皇帝进美姬8人,泰昌皇帝照单全收。郑贵妃还请泰昌皇帝册立他最得宠的李选‘侍’(西李)为皇后,而这位李选‘侍’也不忘郑贵妃提携之恩,竟向皇上请求册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最后只因大臣强烈反对而作罢。

泰昌皇帝与郑贵妃之间,至此表面上已是母子亲情融融,全无往日的怨恨,由此也足见郑贵妃对这位新皇帝的需求是‘摸’得何等透彻,手段是何等‘精’妙,哪像干出梃击案这等蠢事的‘胸’大脑无的‘女’人。只可惜那位可怜的泰昌皇帝,全不懂久饿之人不可饱食、久渴之人不可牛饮的道理,遂至不可收拾之境地。

泰昌皇帝病倒后,自知病势凶猛,回天无术,便先后两次召见内阁首辅方从哲等人。至九月初一日,泰昌皇帝驾崩,距登基之日仅一个月而已。

泰昌皇帝的暴卒,令朝廷众臣措手不及,明朝政治重新陷入‘混’‘乱’的局面。泰昌皇帝突然驾崩后,朝廷于仓促之间急忙着手新天子的即位工作。各派人物纷纷登场,争执重起。

九月初一日天刚亮,泰昌皇帝驾崩于乾清宫。当时,其宠妃李选‘侍’与心腹太监李进忠(即后来的魏忠贤)试图把皇长子朱由校挟持在乾清宫,与朝廷官员讨价还价。当群臣要进宫入临时,宫中的宦官们竟然推推搡搡,不让入内,气得给事中杨涟大声斥骂。

大臣们最终还是进入了乾清宫,依礼哭拜了泰昌皇帝,却发现皇长子朱由校不见踪影。大学士刘一燝追问皇长子下落,乾清宫上下无人应答。刘一燝情急之下,声‘色’俱厉,高声呼喊:”谁敢匿新天子者!”

这话当然是说给里面的李选‘侍’听的。这时,有一位叫王安的太监想了一计,打破了僵局。他是泰昌皇帝做太子时的伴读,历来与外廷关系不错。他见此情形,便走到里面去见李选‘侍’,并骗过李选‘侍’,一把抱起皇长子朱由校,拔‘腿’就向乾清宫‘门’外跑去,群臣一看人已到手,也跟着王安跑路了。宫中的宦官们一看情况不妙,急忙追赶,在宫‘门’处扯住王安的衣服,要求把皇长子送回宫中。杨涟大声呵斥,与宦官周旋,刘一燝和其他人则乘机把皇长子塞入辇中,急匆匆赶到文华殿。

文华殿内,群臣都在急等消息,见皇长子驾到,一片跪倒,口呼万岁,行君臣大礼。礼毕,群臣们就为新天子即位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此日午时就可即位,有人提出等到初三日即位。而护驾出宫出力最多的杨涟,则不同意仓促即位。他说:今海宇清晏,宫内也无嫡庶争夺之嫌。老皇帝才死,尚未入葬,丧服临朝也不合礼制。

针对有人提出新天子登基则天下人心安定的说法,杨涟反驳说:天下安与不安,不在于新天子即位的早晚。只要处之得宜,问题也不大。

最后,杨涟的意见占了上风,群臣们决定,另择吉日登基。但为防止皇长子落入李选‘侍’手中,皇长子不回乾清宫,而是去慈庆宫居住。

杨涟自以为此事处置得当,没想到被太仆少卿徐养量、御史左光斗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他们连声严责杨涟不速立新君,是误了大事。他们指着杨涟的鼻子骂道:如果事情出了什么差错,你死后的一百多斤够天下人吃吗?

杨涟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其实,杨涟与左光斗,同是东林党人,后来也同列为东林前六君子,惨遭魏忠贤的毒手。左光斗之所以要如此严责杨涟,正是害怕夜长梦多,新君即位遇到麻烦。

左光斗的担心,有想象的成分,但也有事实的根据。当时李选‘侍’仍居乾清宫,控制着宫中的局面。廷臣凡有奏章,必先进乾清宫,由李选‘侍’过目,然后才能再到慈庆宫皇长子朱由校手中。对这种局面,许多大臣感到不安。‘性’格刚烈的御史左光斗更是忍无可忍。他上了一个措词‘激’烈、言语刻薄的奏疏,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出乾清宫,到她该去的哕鸾宫去。左光斗说:内廷有乾清宫,犹外廷有皇极殿。只有天子可以居住,也只有皇后和天子可以共住。其他妃嫔,虽可以依次进御,但不可以常住。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避嫌,也是为了区别尊卑。

然后,左光斗话锋一转,直‘逼’李选‘侍’:选‘侍’既非皇长子嫡母,又非生母,没有名分,却至今不早作决断,搬出乾清宫。这是借抚养皇长子之名,行干政**之实。武后之祸,将再见于今日。将来之后果,不忍道出!

左光斗这份奏疏,淋漓尽致,毫不掩饰,气得李选‘侍’派员宣召左光斗进宫严责。偏偏左光斗不买账,说什么我是天子御史,非天子召不赴,你们算什么?丝毫不给李选‘侍’面子。大学士中,刘一燝支持左光斗,而首辅方从哲则认为这种事能缓即缓,不必如此急迫。

到天启皇帝正式登基前的一天,杨涟再次上疏,指责李选‘侍’明托保护幼主之名,‘阴’图专权擅政之实,并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宫。内阁学士刘一燝、韩爌,拉着首辅方从哲,要求皇长子立即降旨移宫,并站在宫‘门’外等旨,大有‘逼’宫之势。李选‘侍’被‘逼’得没法,只好乖乖地去哕鸾宫。皇长子随即移回乾清宫。

哕鸾宫是打发妃嫔宫‘女’了却残生的地方,与冷宫无异。李选‘侍’年纪轻轻,自然不肯去这样的地方,所以她开始时要临终前的泰昌皇帝封她皇后,后又要挟持幼主,目的就是想留在待遇较好的宫中,倒未必就是像杨、左之流所说的那样,要驾驭朝政。只不过李选‘侍’做事,总有点胡搅蛮缠,结果给外廷抓住了把柄。

大明风云史》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幻小说,YY小说转载收集大明风云史最新章节。